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微信公众号:ynxinli
强迫症的心理调节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强迫 > 强迫症的心理调节
如何处理让人不得不强迫的恐惧与不安?

信息来源:文/一宁  浏览:4304次  发布时间:2018-8-19

如何处理让人不得不强迫的恐惧与不安?

张明

(一宁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长沙 410000

摘要:恐惧与不安,为强迫症者常见的基本情感之一,与症状的形成与发展有紧密联系。文章阐述了面对恐惧的要点:不逃避,不认同,待在恐惧中,允许恐惧,不自责等,并关注了是哪一个我在恐惧,以及症状之外的最初就存在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恐惧。希望能帮助大家稳定而持久地走出强迫症。

关键词恐惧;不认同;待在恐惧中;哪个我在恐惧;自尊脆弱

 


术语说明:

1、恐惧与不安、焦虑,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为行文方便,本文不做严格区分。

2、依据痊愈了的强迫症案例,阐述如何处理让人不得不强迫的恐惧与不安。为使内容清晰,前后连贯,以恐艾强迫症康复案例为主要例证,并以此为主线,引用了其它普通存在的例证。

1恐惧与不安,与症状有紧密联系。

在众多康复案例中,选用一例恐艾强迫症阐述部分强迫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以此来揭示“恐惧与不安,与症状有紧密联系。”

选用案例简介:

男,30多岁,主诉,恐惧艾滋病,害怕眼镜歪了,害怕做了违背法律的事等等,并伴随抑郁。

2008年开始发病,并采用药物治疗,吃药期间,2008~2011年,效果不稳定,2012~2014年夏天挺稳定,但恐惧艾滋还是困扰自己。吃过的药物有:启维、兰释、喜普妙、丙戊酸钠。(仅限于QQ聊天记录所记载的,可能不限于这些药物。)

2014年下半年,症状加重,药物控制不住,20149月在北京心理咨询六七次,主要聊了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没有效果。201411月,去医院住院1个月,并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一周四次,共12次,做完后脑子平静,不会想以前,没强迫思维。但过了两周,又回到从前。想继续电休克,但医生不同意,认为根本上要靠药物。

2015年初,与一宁心理咨询建立咨询关系,共咨询82次,不含一次为期6天的地面修心养正班,一次21天共21小时的网络修心养正班。

30次左右,强迫症症状得到较好的控制,对生活和工作没有较大影响,后期咨询目标主要为完善性格,巩固疗效。

为叙述方便,本文“恐艾强迫症”都具体指本案。所有引用本案的信息,包括后述第2.8节,都隐去了可能会暴露来访者隐私的信息,同时就引用的信息征得了来访者同意,公布本文前,来访者已阅读本文。

1.1症状形成初始阶段,恐惧与不安促使了症状产生。

下面结合恐艾强迫症,用一张图,来揭示在症状形成初始阶段,恐惧与不安,与症状有紧密联系。


1.2症状形成中后期,恐惧如影随形。

1.2.1强迫思维或行为,与恐惧交互作用,像绳子打结一样,越来越顽固。

①、为了消除或避免恐惧,有了回避/洗涤/思维,它让人安心,但这种安心使我们下次或者下一秒更加依赖“通过回避/洗涤/思维的方式来获得安心”,例如:刚刚才想明白了,好像马上又不明白了,又继续想,终于想明白了,但马上又不明白了,不明白导致的恐惧,强迫当事人再次想,如此周而复始。

②、最后,通过回避/洗涤/思维也不能让人安心,强迫数次乃至数十次后,依然很恐惧很不安。

强迫回避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强迫洗涤已经弄伤了皮肤,强迫思维已经让人头昏脑胀,但在巨大恐惧的逼迫下,我们仍然选择了无效的强迫回避/洗涤/思维。

让我们想起都后怕。

1.2.2害怕症状再次来临,但怕,是一种强烈的注意,往往怕着怕着,症状又来了。

我们的生活,被恐惧与症状深深吸附深深影响,以致我们无心思工作,曾经的兴趣爱好都不再有兴趣,曾经的朋友,不再想交往。唯独查找与阅读强迫症相关资料,特别有兴趣。

消除强迫症,成了当前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症状让我们终日惴惴不安,即使有短暂的快乐,一旦想起强迫,都有一丝淡淡的或深深的忧愁划过。

我们很关心强迫症到底能不能好,别人好了,就代表我也能好吗?我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康复了的人,有我严重吗?

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治疗,症状已经得到显著控制。仍然有一丝不安,总好像有一个危险在那里,稍稍失去觉察和定力,这一丝不安又把人推入强迫症一阵子。

2如何处理恐惧与不安。

2.1不逃避或离开刺激源。

如前所述:刺激源会引发后面一系列痛苦,灾难联想、恐惧、各种强迫、反强迫等。使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社交严重受影响。

因此,我们本能地逃避或粘附刺激源。

2.1.1逃避的例子:

恐艾强迫症害怕外面地上有红点(刺激源),就躲在家不出去,或走路时,绕开它;

怕车上万一有老鼠咬了自己进而得病,就永不开车。

怕狗咬了自己,进而得狂犬病,就不出门,不得不出门遇见狗了,要躲得远远的。

2.1.2粘附的例子:

今天有重大事情,一年难得一次的工作展示机会,居然觉得门还没关好,专门跑回去关门,结果耽误了一些工作时间。

做会计的,总觉得标签没贴好,反复看好几遍。

不逃避或不粘附刺激源的实质,是直面恐惧,让自己有暴露在恐惧中的机会。恐惧就像纸老虎,你躲得越远,它越像真的,因此越恐惧。

因为逃避或粘附刺激源而变得更加严重的强迫症案例,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强迫症者都体验过:有那么一段时间,自己很是放纵,反复的检查或努力回避,结果,检查或回避的程度,大幅度增加,对生活工作的影响,更加严重。

记得曾有一个真正明白了直面刺激源重要性的强迫症者,其症状发生在工作中,他感慨说:多亏有一份让我不能经常请假的工作,它保障了我强迫症不会变得过于严重。

下面以具体例子小结,具体该怎么做:

①、怕艾滋的,地上有红点,不绕开。

②、洁癖的,地上有狗屎,不绕开。

③、怕狂犬病的,不因为外面狗多就不出门。

④、睡觉怕声音的,不因房间有点点声音就要求换房间。

⑤、想要回去再开关门的,别回去。

2.2不认同灾难联想与不合理不客观认知

不认同,即在强迫症发作的当时,清醒地知道,不是真的有危险,而是强迫症症状在作怪。

例如:

当看到地上的棉签,想到了艾滋传染,随即非常恐惧。这时,你能不认同“棉签会传播艾滋病给我”,继续做你该做的正常的事。

不认同的效果,如能做到,一般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心安,进而使强迫有所松动,甚至慢慢痊愈。

怎样才能做到,需要稳固与强大的自我。

自我以现实为原则并适应内外环境,它是由自我力量、自我功能等部分所构成的心理结构。

2.2.1自我功能。

包括现实检验力、自我观察力等。

现实检验力:是指能够区分哪些是主观幻想,哪些是客观现实的能力。在强迫症状出现时,能知道担忧与想法没必要,不符合客观现实,就是有现实检验能力,相反,感觉所担忧的就如真的一样,则说明现实检验能力暂时有不同程度的丧失,丧失越多,困扰也相对越严重。

我们重视现实检验能力,在症状出现的前后,反复提醒自己,对自己的想法保持警觉,不轻易认同它,特意以证据法的思维判断,就有助于提高现实检验能力。

自我观察力和自我力量的提高,也有助于现实检验力的提升。

自我观察力与觉知力/正念/第三只眼悬浮注意/观察者自我有相似之处,甚至为同一内涵。当我在担忧,我知道我正在担忧,也知道这个担忧是不合理不客观的。这个观察的过程,就好像有一个我正陷入强迫纠结,而另一个我正在观察。

有了自我观察的陪伴,就不易被灾难联想完全淹没,不易只顾以强迫行为拼命逃避。

关注哪个我在恐惧有利于提高自我观察力。详见第2.7节,关注哪个我在恐惧?

2.2.2自我力量。

自我力量包括注意力的稳定性和转移性,冲动控制力,痛苦容忍度等。

稳定性是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能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对象与活动的能力;

转移性指个体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调整到另一个对象或者活动。

自我力量的练习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观呼吸、观感受、动中禅、止心足下、行禅。过去7年,本人平均每年举办过一次修心养正班,主要是练习上述方法。实践心得:要恰当看待这些练习的效果。只是大量单一练习,不关注本文谈到的其它要点,强迫症的治疗一般会遇到瓶颈。虽然这样,自我力量仍然非常重要。自我力量就是本人过去常讲的定力,它强大了,才能让我们稳得住,有能力不跟随强迫想法、强迫心瘾。我记得有位强迫记忆车牌的强迫症者,仅仅凭此自我力量,就摆脱了强迫症。

上述自我不够稳固与强大,就会被情绪淹没,也就是变成了森田疗法的以情绪为本位。

小结:

你能真正不认同那些让你感到不安的灾难联想,知道让你害怕的想法是假的,它不过是强迫症症状的表现。而且还有自我力量定住,如稳稳的石柱,不跟随想法、恐惧等情绪之风摇曳。后面的恐惧,以及为消除恐惧而生的强迫,就没有了。

多一分不认同,就多一分解脱。有研究证明:对自己恐惧的不合理性理解较好的困扰者改善的更好。

许多强迫症者实践证明:增强自我力量方面的练习,的确帮助他们改善了强迫症症状。

2.3正视我正在恐惧与不安。

有研究证明:能够说出自己恐惧的强迫症病人比不知道自己恐惧的强迫症病人倾向于改善的更好。

这个结论说明:

的确有一些强迫症困扰者,还没有清晰觉知到让自己不得不强迫的恐惧与不安,心太急,太乱,顾不上反观自己的情绪,只能全力以赴地重复强迫行为或强迫思维。

就前述恐艾强迫症案例来说,恐惧与不安显而易见。但对有些只能看到强迫行为或强迫思维,感受不到恐惧情绪的朋友,值得正视!

2.4我承认我允许我正在恐惧与不安。

承认、允许,也就是接受。

2.4.1不接受恐惧的认知原因:

①、恐惧就等于残废。

②、在这个崇尚勇敢、正能量的社会文化下,恐惧似乎是异类。

③、恐惧会招人嘲笑遭人遗弃。

④、包括但不限于如上原因。

2.4.2不接受恐惧的表现:

①、受不了虚弱的恐惧的不安的自己。

②、选择压抑、不看见自己恐惧的表现,转为去看不起、不接受看起来虚弱的他人。

③、在寻找心理咨询师帮助时,有过度寻找最完美最牛的咨询师的倾向。

④、包括但不限于如上表现。

2.4.3不接受恐惧的影响:

陷入为恐惧而恐惧的恶性循环。生活变成了为不安而不安。为虚弱而自卑。这是让有的朋友痛不欲生的原因。

当有的朋友看了森田疗法,懂得了接受,顺其自然,痛苦立即改善。

2.4.4接受恐惧能改善强迫症的真实例子。

①、某来访者反馈说:在她最严重时,仅阅读与体会文章《我允许,我接纳,我臣服》,就获得了轻松。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你阅读本文,也能获得轻松,要看什么人什么情况什么时候。

②、西方有名的12步骤法让许多强迫症困扰者受益12步骤法的第一步是:

我承认我对我的问题和行为无能为力。这些问题和行为正让我的生活变得不可控。(We admitted we were powerless over our problems and behaviors—that our lives had  become unmanageable.

比较好的办法之一,是在设身处地理解你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说恰当话,以给你启发。本处只普遍性地谈谈。

①找到你的执念。

例如:

“凭什么你要一直都优于别人?过去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学习成绩就应该要一直都好过他人吗?”记得某来访者曾经因为看了这句话,而松动了他的执着,进而强迫症缓解。

须知,执着常常是不安、恐惧、紧张等负面情感的根源,一个太想太想表现优异的人或者太想太想不招人数落的人,才会感到紧张。

“恐惧等于残废;恐惧是异类;恐惧会招人嘲笑遭人遗弃。”是执念。3.3.2为何难以感受到丰富的情感,①曾习得的信念,也是执念。

有时候,只是找到了执念,看清了,执念以及执念引发的负情感,就淡去了。

群体的执念更难以觉察,影响也更深,相关文章请参见:有时候,不能顺其自然,是因为太崇拜个人主观能动性!

②看到“足够好”的自己。

对于有“劣等感”或自尊脆弱的朋友来说,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优点,心理上快要崩塌了。这时还要“承认、允许、接纳恐惧等负面情感?

可能会本能地不假思索的更加消极——我都这么差了,还有承认有我负面情感,岂不是更糟糕了?

这个担心越强烈的朋友,越需要看到本来就“足够好”、以致无需用种种外在成功条件证明的自己。当你认为足够优秀,一点负面情绪,就不足挂齿。

如何看到自己本来就足够好?

A、比较容易操作但表浅,效果可能不稳定的办法是:

寻找你的优点,停止拿自己缺点去对比别人的优点。

B、通过心理成长修改你的人生脚本。

C、在关系中被滋养,一次又一次的被无条件看见。在伴侣关系、心理咨询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所有的关系中,一般而言,一份适合你的心理咨询关系,是最容易被滋养的关系。

 

2.5呵护自己,不自责。

有的朋友,特别容易自责。当恐惧的时候,恨自己怎么不争气。实际上,也就是在不接受恐惧。

自责是一种特别的心理现象,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打击,自责不但不能让自己变的更好,反而还让自己更抑郁,故单独列出一节。

自责者也许是内化了早年某个重要监护人对自己的态度。监护人责骂自己多了,现在开始像监护人一样自己责骂自己,即使现在监护人早已没有责骂自己了。

解决之道:

2.5.1树立正确的心态,直到真心愿意像呵护婴儿一样呵护自己。

因为是早年内化了一个爱批评爱责骂的自己,要变成一个善于充分理解、容纳、慈悲、和蔼的自己,需要一个榜样,反复熏习。或者自己升起向往之心,经常想念。

2.5.2保持觉察:

一有自责的表现,就觉察到了。

2.5.3反复纠正。

直到自动化的自责模式显著减弱。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总是多次提醒来访者不要认同自责想法,自责惯性很大,我们需要耐心。

前述恐艾强迫症案例,没有在第2.32.42.5节下功夫。重点放在后面三节。

2.6我待在恐惧中,不逃避。

待在恐惧中,就是不希望恐惧快快消失,不做任何消除恐惧的努力,主动积极面对恐惧的情景,就让自己恐惧着。

2.6.1暴露和反应阻断疗法。(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vtion  ERP)就是这样的方法。实践和研究都证明,ERP,是治疗强迫症的一线疗法,效果显著。

为了形象直观地理解本法,引用一个与本方法相关的动物实验,借下面这个动物实验,看能否帮助我们更清晰地像旁观者一样高屋建瓴地看待自己的处境,进而在恐惧的迷宫中,看到希望,看到前景,看到待在眼前的恐惧中,就像帮助我们过河、到达康复彼岸的石墩。

把狗放在大盒子里,里面有一个栅栏把盒子分成两个小的空间,狗可以跳过栅栏在这两个空间内自由穿越。在每半个空间内各有一个电板,能够独立的电刺激狗爪子。

产生强迫行为的过程是灯光打开十秒后,给予狗电刺激。不久狗学会了一旦它受到了电击,就从一间跳到另一间。经过多次试验后,狗学会一看到灯光就跳过栅栏进入另一个没有电击的间隔,从而成功的逃过了电击。也就是说,狗产生了对灯光的条件反应。一旦建立了条件反应,就切断电流不再给狗电击。但每次灯光呈现时,狗仍会继续跳过栅栏到另一个隔间,这将会持续几百次,几千次。显然狗已经获得了强迫性习惯。

接下来,实验者试图降低狗的“强迫”跳跃行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即现在的ERP方法。实验者呈现条件刺激(灯光),并且增加栅栏的高度以至狗无法跳跃过去。当做了这些后,狗立刻表现出巨大的恐惧,在房间内四处跑、小便、狂吠。然而,逐渐地这种情绪反应消退了,最后狗表现出了平静,没有表现出一点痛苦的样子。经过几次这样的实验后,对电击的恐惧消失了,即使灯光打开并且栅栏的高度降低了,狗也不再跳了。

我们感性上也知道强迫行为或思维是多余的,但见到或想到刺激源,我们仍然要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这种感觉就像狗看见灯光时,就要一次次的跳栅栏一样。

阻断强迫行为,好比把栅栏加高;主动想象可怕事物,好比呈现灯光,都为了让恐惧程度上升,好让我们暴露其中,一开始很无助,很难受,很害怕,当达到了恐惧巅峰,我们发现,过了一会儿,也没有什么危险时,恐惧才会慢慢降下来。

就前面恐艾强迫症案例来说,我们采用了想象暴露和行为阻断。

想象暴露的流程:

合眼,放松,根据引导语想象:经过实验检查,自己确实就染上了艾滋病的整个过程,在已经有艾滋病这个事实的情况下,该如何度过余生。这个案例当时想象暴露一次持续100分钟。

来访者有了这种多次想象暴露的体验后,使得以后他想到艾滋病,并感到担忧,以致忍不住要强迫联想艾滋病相关细节时,自己告诉自己说:“得了就得了,就算真得了,也有办法继续好好生活”。才有了效果。恐惧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持续几天。

记得引导来访者想象暴露一次后,来访者后来自己引导自己想象暴露了一次,但发现想着想着就没有出路。

这使本人发现:自己暴露和咨询师引导想象暴露的差别之一是:

咨询师作为局外人,没有被恐惧束缚,因此思维灵活,能想到多样的处理办法,使当事人觉得即使发生危险后,也能有办法好好活下去。

行为阻断:

在现实生活中要求,遇见红点,要阻断回避行为和反复洗涤行为。就让自己经受那种恐惧的感觉。

待在恐惧中,是大部分强迫症康复过程中,非常关键的要点。为帮助大家加深理解,延伸谈2点。

2.6.2顺其自然,也有“暴露疗法”的意味。

顺其自然,即不问不安,不问恐惧,带着恐惧与不安生活。如果你想找种种办法消除不安,那就是在逃避恐惧。

经过有效的治疗,已经稳定控制症状,强迫症对生活几乎没有影响,这时,让有的朋友不安的,不再是艾滋,不是狗,不是法律制裁,也不是生命财产损失,而【只是】强迫症本身,总觉得强迫症还没有好彻底,想起过去为强迫症困扰的日子,就有淡淡的不安,觉得还需要为它做点什么?或听听讲座,或参加一下强迫症论坛大会,或还吃八分之一粒药,或有问题再问问医生。

这种只是担心强迫症还没好彻底的朋友,顺其自然是比较好的办法之一。就让自己带着不安生活吧,也就是让自己暴露在不安中。同时为所当为,近似后面第2.8节所讲的那样,把生活过好,把学习工作做好,然后半年、一年、两年,你发现你都好好的,几乎没有卷入折磨人的强迫症。你就渐渐安心了,不再恐惧强迫症本身了。

由上可见,这种情况下的暴露期比较长,但也不激烈,可忍受。不像有的有具体对象的比较急骤的怕狗怕艾滋暴露那么短、那么难以忍受。

2.6.3一种特殊形式的暴露。

来访者加入咨询后,总会有一些疑惑要问。

每当咨询师回答来访者问题后,来访者都获得了安心,如此几月几十次后,渐渐地,来访者一有困惑,就希望咨询师回答。实际上,来访者变成了借咨询师来回避“自己独自承担独自解答问题时出现的”不安。

这类来访者的恐惧,不是现实中的狗,不是想象中的艾滋。

而是怕自己搞错了,或者感觉自己还没长大,无法承担。这个时候,实施暴露疗法的主动权,轻松掌握在咨询师手上。

咨询师只是不回答,便让来访者暴露在恐惧中。不久来访者,就获得了稳定改善。这种案例所占的比例,还不少。

当然,这里的不回答,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之上的,来访者知道咨询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因此不会寻找其它咨询师或其它方法,以消除自己的不安。

2.7关注哪个我在恐惧?

面对同样的危险,不同的人,反应程度不一样,因为各自的力量大小、经验、判断不一样。比如,对哭着的小孩子说,快别哭了,再哭警察叔叔会来抓走,小孩缺乏现实检验能力,认为是真的,吓的真的不哭了。而成人,就知道这是假的,所以不会怕。

意象对话疗法认为,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侧面,每一个性格侧面就相当于不同的我,每一个人内心都有许多个不同的我。心理困扰常常是因为某一个我有待改善,或两个我之间的有冲突。

当我们心中那个弱小的我出场时,我们感到害怕。当我们心中那个有智慧有力量的我出场时,我们无所畏惧。

因此,我们关注是哪一个我正在恐惧,并带着觉察陪伴它,同它一起面对困难,可以降低暴露疗法的难受感,进而促进当事人相对比较容易地走下去。

具体到本案,我们在咨询中经常关注到这一点。

当来访者恐惧时,那个内在的我,在视觉画面上,总体上是变形的。比如:当来访者惊恐时,就想到:15岁左右,男性,脸部扭曲拉长,脸臃肿,带棱角,下身短小。它的名字叫“凡凡”——来访者小时候爸妈称呼的名字。(为保护隐私,此处做了替换)

还有一次画出了那个自己:

凡凡惊恐时,脸变形。

当看清了是哪一个我正在恐惧,就容易做到不被那个我的恐惧情绪卷走,另外的有力量的我,容易出场,也就说是,做到了前面第2.2小节讲的,不认同灾难联想。

下面是该来访者某次咨询后画的自我疗愈图。

在来访者心中,该图的内涵是:一个智慧而安稳的成人我,在温情陪伴凡凡。

2.8关注与改善人际学习工作上存在的恐惧。

首先回顾一下本案产生发展的过程。

①生母过早去世,有一种生存的紧张感,不得不只一心专注学习,不擅长其它娱乐爱好,也就是说,除了学习,②缺少维护自尊或者说维持“我很好、我能胜任、我有价值”的优良特点。③偏偏在研究生时期,不喜欢老师的课题,使学习感到吃力。④研究生之间的兴趣不一,同学之间交流少,比较孤单,缺乏同伴的支持;⑤回到家里,继母和父亲还经常吵架,让自己想起家庭关系,就全身发紧的感觉。

上述5种遭遇,使来访者有了森田疗法语境下的“劣等感”。有了自体心理学语境下的“自尊脆弱”——内心世界似乎若有所失。

我认为,在森田疗法语境下,劣等感与疑病素质之间,有因果联系。因为有劣等感,所以才有疑病心理。

在自体心理学语境下也有相关论述:

他们担心自己会支离破碎,害怕丧失自尊和自我完整性(比如受到批评时),有时候会突然觉得一无是处,丢弃一贯的自命不凡。有时,他们还会觉察自己的内心过于纤弱而难以承受压力。这种担心内部自体的感受常被转换成对躯体健康的关注;因此他们的常见症状有:疑病观念,对死亡极度恐惧。

简单的说:害怕丧失自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自尊脆弱者,容易转换成对躯体健康的关注,表现为疑病观念,对死亡的极度恐惧。

具体到本案,

在上述5种遭遇下,身体经常处于一种发紧的状态,然后突然有一天,看到身体上有个黑点,便开始担心患皮肤癌。

这是首次出现的典型的神经症症状。

随后相继出现:

怕自己让数年前的前女友怀孕了,突然有一天带着孩子找到自己,多日惶恐不安。但事实上,自己只是与前女友牵了一下手。

怕艾滋。

用了单位打印纸,怕受到刑法制裁,终日惶恐不安。

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

经过想象暴露发现,怕前女友怀孕,是源于内心有一个尚未长大的孩子凡凡,特别害怕父母的责备,女友的指责。这种害怕的感觉,就如同早年面对生母发脾气时的感觉。

怕艾滋,是凡凡担心被歧视,为社会群体所遗弃,成为孤苦伶仃的人。

综合前面所有信息,可以用“无力感”三个字高度概括,而这个无力感,来自有一个尚未长大的我,他的名字叫凡凡。

尚未长大,所以无力,

因为无力,所以恐惧,

因为恐惧,所以强迫。

凡凡的无力感是根,它演变出强迫症症状,还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在婚姻方面不积极主动,畏惧与回避婚姻。工作方面曾一度十分抑郁,感到无法胜任工作,逼迫苦十足。常常逃避式地幻想,我宁愿在街头做一名只是简单地擦栏杆的清洁工。常常抑郁地想象没有结婚的自己,与年老的父亲相依为命,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孤苦伶仃。

当我们看到这个深层原因后,咨询着力关注无力感的改善。而不是把过多的精神注意力放在改变强迫症症状上。

过多地关注治疗强迫症,不去面对生活、工作、人际、学习上的困难,或者认为,等我强迫症好了,我再大展宏图。有逃避的意味。

而逃避,使无力感就得不到改善。

森田疗法讲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我觉得为所当为包括,去积极挑战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上的实际困难。

只有这样,无力感、劣等感、自尊脆弱感,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进而强迫症症状,才能得到更稳定的瓦解。

这个路线有稳定成效。

本案来访者,不仅强迫症得到稳定改善,而且,前不久收到他的感谢信,部分方便公开的内容是:

我和对象已经领证结婚了。回顾这两年的经历,衷心感谢咨询的历程,让我知道症状只是表面,真正“卡”住自己的是没有成长。结婚后,有了牵挂的人,也多了责任感,比单身的时候更有力量了。

小结:

我们不仅要关注导致强迫症症状的恐惧,也要关注人际、学习、工作上的恐惧。常常也正是因为人际学习工作上的恐惧,导致了强迫症的形成。

 

提示:

并不是每一个强迫症的康复都会用到上述8节方法,也许有的朋友听多了方法,一时消化不了,不知道用那个方法好,陷入混乱,可以先暂时舍弃。建议一段时间只关注对自己最有感觉的一节,基本消化后,再考虑关注其它节。

 

引用文献:

⑴、陈灿锐,高艳红.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第37页。

⑵、(美)布莱克曼著,郭道寰等译,心灵的面具:101种防御机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二章。

⑶、孙长安,蔡厚德,强迫症的心理疗法:暴露和反应阻断治疗。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脑与行为实验室 南京

⑷、南希-麦克威廉斯,《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第320

⑸、http://www.r-a.org/H_Steps.htm?from=timeline

⑹、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版。

⑺、张海英,烦闷即解脱,第十二届森田疗法学术大会演讲稿。

⑻、朱建军,你有几个灵魂:心理咨询中人格意象的分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第四章。

、南希-麦克威廉斯,《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第191.

 

 

评论区

昵称:   确认码: 加  等于? 

首 页 | 重要公告 | 成功案例 | 强迫 | 焦虑 | 婚姻家庭咨询 | 社交恐惧 | 疑病 | 失眠/养生 | 神经衰弱 | 抑郁 | 企业EAP服务 | 修心养正
版权所有 一宁心理咨询(长沙)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中意二路中海环宇城0917室(当面咨询需提前预约) 
网站ICP备案号:湘ICP备14012097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53998360602 术支持:斌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