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亲友大聚会,刚一岁的小孩到了陌生的人多环境,不像1个多月时,谁都可以抱了。但无数亲友违背孩子意愿,执意要抱一抱,孩子大叫地挣扎,亲友笑着坚持,给现场增添了热闹。坚持几十秒后,才放弃。
昨天一整天,孩子都不下地,始终只要爸妈抱,晚上回到人少的熟悉环境,下地即摇摇撞撞地满房间跑。
今日凌晨5点左右,小孩醒来大哭,哭声的节奏,一阵一阵的,不是急骤似的,隔几十秒一下,怎么哄也没用,后来,喝了180毫升牛奶,才睡了。因此认为,可能是饿了,因为昨晚吃的早。
今日午睡到一半,又醒来哭,像今晨的节奏,抱在肩膀上,妈妈站起来,哄了好一阵,才又慢慢睡着。这让爸妈觉得,看来是昨天吓着了。
可能是白天意识清醒,有玩的,有爸妈抱,睡前困了,很快进入熟睡,白天遭受的挣扎与害怕的画面,一直潜藏着,没机会浮现,而深睡后,一切安宁下来,潜藏的害怕画面,开始浮现,浮现激烈时,就开始哭了,还有可能,白天的遭遇,与潜意识一直就有的可怕“原型”,染在一起,加剧了孩子的害怕。
妈妈反复认为,昨天一直不下地,只要爸妈抱,连相处才几天的爷爷也不要,是因为在这种人多嘈杂的环境,怕被人抱走了。
我想起,好几个月前,隐隐约约也有类似的情况,睡到半夜,突然大哭,正好也是白天遭受了什么创伤——好像是爷爷一个人带下楼,孩子并不情愿与安心,因为很少见到爷爷,不熟悉。
另有一孩子,刚上幼儿园,与爸妈分离,在幼儿园过的很害怕,但爸妈又勉强送去,结果,某日晚上,深夜,十分倔强地剧烈大哭,带有浓烈的气愤。
启示:
1、转移注意力挡不住创伤。就像神经症困扰者,都常常是在闲下来时,卷入内心的困扰。
2、陪伴本身就有疗愈,每次孩子哭,都是哄哄抱抱,两三天后就没事儿了。成人在遇到激烈情绪时,也一样。只是成人的心理困扰更复杂,仅靠陪伴的疗愈功能,往往还不够。谁来陪伴?好朋友,心理咨询师,另一个自己(具体操作办法,此处没法详谈),等等,都可以。
3、不能“把小孩的哭闹与拒绝视而不见”。
4、安全来自持久有益无害的陪伴。
一宁写于2015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