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微信公众号:ynxinli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 成功案例
从看镜子中看到母亲的影响

信息来源:来访者反馈  浏览:6047次  发布时间:2015-12-5

    如下是一位恐艾强迫症来访者整理的某一次咨询内容(具体症状不只是恐艾,还有道德恐怖,不敢结婚等,一言难尽)。该来访者已好了80%,现在主要是改善性格,巩固自己。

 

==========================

 

1110,我和一宁老师约定进行了一次咨询,这次咨询进行得比较深入,从看镜子入手,逐渐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期望与现实的冲突,由此也初步获得了改进的方向。下面我对这次咨询过程做一个梳理。

 

咨询开始,首先谈了一些最近自己强迫症的表现情况,跟原来比已经有很大减轻。接着,一宁老师谈到要有意识地记住自己的梦,梦境是潜意识最真实的反映,无法隐藏,从梦中可以找到深度改变自己的线索。然后,我在一宁老师的带领下做了看镜子的练习。

 

意象中:我从现在的位置离开,走入一个房子,从房子里的消防楼梯上楼,在楼梯的拐角处发现一面镜子,我观察镜子里的自己。镜子里的自己的轮廓是不清晰的,面庞的五官看不清,身上的衣着也看不清,只能看到一个轮廓,而且轮廓的边缘也是模糊的,但这个人的高矮胖瘦跟自己差不多,比较瘦一些(这个时候倒没有害怕。看镜子的练习已经做过多次,最开始看到的是一个变形的自己,不但相貌、衣着看不清,连身材都是变形的)。镜子里的自己好像有一层金光笼罩,就好像日落的时候太阳光洒在身上,发出光亮。这种光亮下,只能看到金光,自己的详细特征看不清楚,努力辨认也很难看清。

 

一宁老师引导我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是和对自己的期望有关。镜子里的这个自己形象是八年前的状态,那时候不成熟,想问题也比较极端;镜子外的自己看镜子里的自己,觉得没有成长起来。八年前的自己,当时在学校读硕士,总是期望能在读书期间取得特别好的成果,发表的论文很好,因此能受到同学的羡慕,也能因此为资本去考一个好学校的博士。但是实际情况是,目前所在的学校条件有限,课题的条件也有限,没有办法做出水平很高的论文。这种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在内心引起了很大的冲突,慢慢地,我内心的想法开始脱离实际,自己都觉得有些不正常,比如:过分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怕得病。我曾经特别对夏天的阳光感到恐惧,觉得晒到自己身上会得皮肤癌;也曾经对马路上汽车玻璃反射阳光感到不自然,觉得眼睛老受这种照射会影响视力。这种担心说到底,还是担心自己身体得病会影响学习,不能发表很好的论文。但是实际上,自己越来越被这些念头所缠绕,所困扰,恐惧感也在增强。另外,和家里人的关系也有些紧张,父亲也觉得我的想法有些不正常,但我自己觉得很正常,也在理。自己希望得到家人的认可,不被认可时感到焦躁。

 

2008年,我被医院诊断为抑郁和强迫,开始服药,有些好转。之后参加工作,对自己的要求有很大的转变。原来在学校的时候总是争强好胜,学习上老想往前争名次,心里的期望也很大。但患病后,自己觉得能完成工作,不出问题即可,不再给自己提什么要求了,有点得过且过的感觉。

 

上面这两个情况表现是两个极端。2008年以后的表现,是害怕再出现以前的那种高期望所带来的痛苦,怕再引起心里上的冲突。我自己感觉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因,使得镜子里的自己不清楚。

 

一宁老师指导我,应该端正动机,两种极端都不可取。读书期间的心理,即希望获得别人羡慕,是不客观的。每个人对价值的评判标准不同,并不是只是因为学习好就能获得别人的羡慕。退一步,就算有别人的羡慕,这种被羡慕的感觉究竟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说到底还是很空虚的。期望获得这种感觉,确实像一层金光一样,表面上看很耀眼,但笼罩的连相貌和衣服都看不清。工作以后的心理,也过于消极,不是积极去体验生活。镜子里的金光是一种表现,反应的是内心的一种期望,自己在这种期望里逐渐变形了。认识到这点以后,我感到镜子里的金光褪去了,自己的脸、五官和衣着都比有金光时颜色平淡了许多(即自然显现的颜色),逐渐能看清楚了。这时我感到很高兴。没有这层金光,我看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只有在这种真实下,自己才能成长。看到镜子里有自己脸部的细节,比有层金光有意义很多,我更喜欢现在能看清楚自己的感觉。

 

一宁老师指出了我改进的方向,即端正动机,积极向上。期望获得别人的羡慕,不是一个积极的动机。我联想到了我母亲的事。我12岁时母亲就生病去世,现在回忆过去的经历,仿佛从12岁起,以后的成长就停滞了。回忆过去的幸福时光,都是有我母亲在的时候。然而客观地看,我母亲脾气不好,自己小时候没少挨打,在她发火的时候也感到非常的恐怖,而且她对我的教育也非常严厉,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总觉得对不住母亲。这些事情回忆起来可不是幸福的时光。但是由于她的去世,她离开我已经20多年了,我现在再回忆,也是觉得那个时候很幸福。

 

我经常做这样的梦:我和父亲已经在本地的家中,而母亲一个人在外地,生着病住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我们很久不能见面,偶尔见上一次,我妈妈又要回去。这时候很着急,就跟父亲说,能不能接妈妈回来。然后越来越着急,就醒了。

 

一宁老师说:这样的梦说明自己确实非常思念母亲,母亲去世20多年了,但是还能够这样的在梦里想到不能与母亲相见而着急,这种思念确实是一直伴随着自己的成长。这种思念可能引发了这样一种心理,那个时候的我(即12岁时),产生了这样一种天真的愿望(可能是在潜意识层面),只要自己表现的好,妈妈还会回来,至少能够对得起妈妈。我同意这种说法。我感觉我母亲虽然去世了很多年,但她的影响还在。我还曾想过,如果妈妈没有去世,一直陪伴我,那么我现在的生活也可能有各种问题,比如和妈妈的争吵,也未必那么幸福。但是正是因为母亲不在了,就觉得如果妈妈回来会有多幸福。这可能是引起我以后对自己有不切实际期望的一个根源。

 

自己表现好——希望妈妈回来——生活就幸福,是我内心存在的一个逻辑,虽然妈妈如果真回来,可能未必那么幸福。但后面这一层往往是忽略的。“希望妈妈回来”这种愿望慢慢让自己变了形,变得不客观,变得只是主观上单一地希望自己各方面优秀。“金光”也是这样沾染上的。因此,“金光”的原因,刚才分析是自己的动机不端正,但更深层级的原因是和母亲的关系上。试图让母亲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仿佛是纪念母亲的一种方式。母亲没有陪伴自己,生活就是很悲惨的,成了潜意识里的一个定论,所以一定要以某种方式体现出母亲来,比如自己表现好(这种表现好可能是很机械化,很教条的)。

 

一宁老师分析后,指出了一条改进的方向:知苦了苦。人生都是苦的,我可能以“没有母亲”为苦,别人可能还有各式各样的苦。苦是人生的必然,要去体会,体会的目标是了苦,了苦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只有知苦才能了苦。自己陪伴自己是一种好方法。我确实思念母亲,如果思念,就让现在的自己陪着小时候的自己思念一会,这种痛苦的感觉就会慢慢淡去。我觉得今后还要从潜意思里逐步脱离对母亲的依赖感,“没有母亲”有“没有母亲”的成长方式,一切随缘。此次看镜子,看到了过去没有发现过的问题,我自己以后还要经常性、习惯性地经常这么做。感谢一宁老师的帮助,希望自己努力成长。

 

 

一宁心理评:

 

1、自利利他。

 

再现咨询内容,对于来访者本人、广大网友、一宁心理咨询,三方都有益,来访者后来反馈,在撰写本文过程中,又有一些新洞见,比如:其实自己的成长并没有停滞,只是注意力只盯住缺失的部分,就有了盲区,看不到已经成长的部分。

 

希望未来每位加入咨询的来访者,都能写一篇咨询感悟,关于某一次咨询的总结、一个阶段的总结、咨询结束后的感受等等。当然,这要在来访者愿意的情况下才行。

 

2、照镜子的作用

 

照照镜子,能看到真实的我或者潜意识中的我,是什么样子。实践表明,以看镜子为入口,能进行有深度的咨询与治疗。当然,觉察力不高时,看镜子也难,要先培养觉察力。每一次看意象的过程,都是培养觉察力的过程。

 

 

相关文章:

 

觉察如光,困扰如冰

 

看人格就是非常的内观,就是提高觉察力的方式

 

孩子捣蛋,到底该不该打骂?  (这篇文章,是咨询师一宁以前为该来访者咨询后写的心得总结)

 

 


评论区

昵称:   确认码: 加  等于? 

首 页 | 重要公告 | 成功案例 | 强迫 | 焦虑 | 婚姻家庭咨询 | 社交恐惧 | 疑病 | 失眠/养生 | 神经衰弱 | 抑郁 | 企业EAP服务 | 修心养正
版权所有 一宁心理咨询(长沙)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中意二路中海环宇城0917室(当面咨询需提前预约) 
网站ICP备案号:湘ICP备14012097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53998360602 术支持:斌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