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微信公众号:ynxinli
传统文化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修心养正 > 传统文化
了凡四训白话文(一)(一宁心理荐)

信息来源:明•袁了凡 著  浏览:7201次  发布时间:2015-1-18

袁了凡先生略传

袁了凡先生,原名黄,字坤仪,江南吴江人。

博学多才,精通河图洛书之理数、星命之学、堪舆之道、律吕音乐、数学算数、水利、兵备无不深具心得,并留有著作甚多。“了凡四训”即其戒子之文。

明朝隆庆四年为举人,万历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宝坻县长,兵部职方司主事,军前参赞,督兵等职。

享年七十四岁,明熹宗追赠尚宝司少卿。



  谨告读者诸君………………………………(167

  立命之学

    ⒈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170

    ⒉命由己作·相由心生…………………(171

    ⒊天作之孽犹可违………………………(172

    ⒋不会符咒鬼神笑………………………(174

    ⒌贤达之人能安命………………………(175

    ⒍谦谦君子福可得………………………(176

  改过之法

    ⒈改过三要素……………………………(178

    ⒉改过三阶段……………………………(179

  积善之方

    ⒈积善之家有余庆………………………(182

    ⒉恻隐之心人皆有………………………(182

    ⒊上天有好生之德………………………(183

    ⒋心地光明鬼神钦………………………(183

    ⒌平冤减刑合天心………………………(185

    ⒍敬神护法世代昌………………………(185

    ⒎为善不兴!为恶昌盛?………………(186

    ⒏因有真善与假善………………………(187

    ⒐端正歪曲有分别………………………(187

    ⒑阴德阳善又不同………………………(188

    ⒒是善非善论影响………………………(188

    ⒓偏善正善看结果………………………(189

    ⒔半善满善凭一心………………………(190

    ⒕大小难易看动机………………………(191

    ⒖行善妙方有十味………………………(192

  谦德之效

    谦受益,满招损…………………………(196

恭敬温驯,虚怀若谷……………………(196

慧根一开,其福自至……………………(197

造命在天,立命在人……………………(197

吉凶祸福,系于一念……………………(197

造化惟心,成败在己……………………(198

修身立命,贵须有恒……………………(198

袁了凡居士传………………………………(200

跋……………………………………………(202

 

谨告读者诸君

自古以来,一般人都被命运所控制,而身不由己,只有明理之人,命运约束不了他,正所谓:“贤达之人能安命也。”

“了凡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于获得此书之后,细心阅读,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危胁,消除生活的烦恼,达到化凡入圣的境界。

“了凡四训”,作为修身之铭言,人人可以成圣成贤;用为处世之准则,举世得以消除灾难与业障,确实是自救救人的最佳途径。

“了凡四训”语解精编,内容通俗明朗,又不失原著“了凡四训”的主旨。读者诸君或者会因程度不一,观念不同,而有见仁见智的观点,然其含有“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道,以及“化凡入圣,超生了死”之理,是明明可鉴的。

因此,凡有先见之明的人,都不会放过读此书的机会,凡是有智慧、有志气、有作为的人,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人,在读过此书之后,必能逢人介绍传颂才对,而这些收获,正是此书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历久不衰的原因。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一生奉行“太上感应篇”的精华所得。

开头所以先谈“立命之学”,是为了勉励世人奋发向上,不要自暴自弃,因为人生的气数,虽由前生造因而定,但命运的好坏,却随着此生心性之状态而改变,因此以立命之说开宗明义。

第二篇接着讲“改过之法”,是因为一般人,都自认自己是无过失之人,而不知改过行善,试想不知改过之人,就像漏了底的容器,行善也收不到效果。

为人若诸恶不改,众善奉行,则功过相抵,等于没作。若诸恶不改,只略行数善,则就只见祸不见福。因此说:改过是立命的下手工夫,所以第二篇奠上“改过之法”。

人若知过能改,但不晓得行善的道理,也是徒劳无益,因此第三篇接着谈“积善之方”,淋漓尽致的分析行善的道理与方法。

初学行善之人,难免会像穷小子忽然变成暴发户,会有傲慢天下,藐视一切的骄傲作风,因此末篇以“谦德之效”,叮咛“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人能谦虚为怀,则行善惟恐不足,才能使“立命”收到效果,而达致改造命运的目的。

总而言之,“了凡四训”,虽曰“四训”,其实是一气呵成的一篇“立命道理”,确确实实是人生之“至理名言”。

“了凡四训”,是以文言文流传民间,内容虽然极适合大众的需要,非一般平凡的劝世文、及传教书籍所能望其项背,无奈世事变迁,要现代人以“科学的观念、普通的程度、加上忙碌的生活,”去阅读实在不容易,因此笔者不揣浅陋,谨凭寸心,将了凡四训,语解精编详加白话解说,并增加“附录”六题,以扫除一般人,日常生活环境所常碰到的疑难,帮助现代的年轻人,建立正常的人生观,以免彷徨无依,误入岐途。

本书也是笔者继一席话丛书,第○辑号外“无形的秘密”一书,所撰的连续集。

在“无形的秘密”中,笔者概略的指出,关系人生吉凶祸福的关键动力;而本书则画龙点睛明确的指出,如何“取吉避凶,移祸得福”,改造人生命运的方法。

读者诸君若能细心阅读,融会贯通,则人生困惑可解,进一步力行实践,则创造全吉无凶的人生,也就指日可待。

笔者才疏学浅,若有词不达意,或画蛇添足之处,尚请读者诸君,贤达智士,不吝指教,感恩不尽。


立命之学

⒈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童年就失去了父亲。

母亲认为:学习医术可以养生活己,也能济世活人,而且学成后一技在手,也可完成父亲的心愿。

因此我听从了母亲的意思,放弃了考试作官的念头,而改学医术。

有一天,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道貌岸然,酷若神仙的老人,他告诉我说:“你有作官的命,明年就是秀才,为什么不读书呢?”

我只好告诉他原因,并请教老人姓名与府居。

老人说:“姓孔,云南人。得有‘邵子皇极经世’正传,命该传你。”

于是我就接孔老人回到家里暂住,并将情形告诉了母亲。

母亲要我好好的招待他老人家,并屡次试验老人的命学理数,竟然无论巨细都非常灵验准确,因此我就相信孔老人的话,开始读书,准备考秀才。

孔老人便为我起数算命说:“县考童生必得第十四名,府考得第七十二名,提学考试得第九名。”

到了次年,三处考试真的都考取了,而录取的名次也确实都符合老人的预言。因此我就再让其为我卜占终身之吉凶祸福。

孔老人算定的结果,说我某年会考上了第几名,某年补上廪生缺,某年当贡,而后某年入选为四川知县,在任三年半即离职归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而无子。

从此以后,凡碰到了考试,名次的先后都不出孔老人的预言所料。

孔老人还算定,我命中注定须领用九十一石五斗的廪生米,才能升为贡生,但当我领到七十斗之时,上司即为我呈文补贡,因此我就怀疑孔老预言的准确性,没想到结果还是驳回补贡的呈文。直到丁卯年,上司发现考场里我出题的预备卷,作得很好,不忍埋没人才,就吩咐县官替我呈文,正式升补贡职,计算所领之廪生米粮,又确实是九十一石五斗。

从此我更相信:“升官发财、迟速有时,富贵在天、生死有命。”的命运理数!对人生从此心灰意冷,淡然无求了。

⒉命由己作·相由心生

后来入燕京服务一年,终日静坐,也懒于读书求进。

回南京后,有一天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二人对座一室,有三日之久不曾睡觉。云谷就问我说:

凡人所以不能成圣成贤,都因为被杂念及欲望所缠,你静坐三天,不起杂念,不胡思乱想,必有原因?”

我说:“被孔老人算定了,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妄想也没有用!”

云谷说:“人若不能达到无心、明心之境,难免会被阴阳气运所控制,若被阴阳气运所控制,当然就有定数,但也只有凡夫俗子才有定数,极善之人命运约束不了他,极恶之人命运也约束不了他。二十年来,你被命运所控制,动弹不得,真是凡夫俗子一个,我还以为你是圣贤豪杰呢!”说完云谷哈哈大笑!

我问他说:“一个人的命运,能改变得了吗?!”

云谷说:“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佛教经典里头也说过,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都不是乱讲的。说谎是释迦的大戒,圣贤岂会骗人?”

我说:“孟子提过,求起来能够得到,必需自己作得到的事;道德仁义能够力行自求,功名富贵须待他人赏赐,如何求得到?”

云谷说:“孟子的话并没有错,是你未能深入去了解。六祖慧能禅师曾经说过:“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只要从内心自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就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而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为人若不知反躬内省,从心而求,而只好高骛远,祈求身外的名利,则就算用尽心机,也是双头皆空。

⒊天作之孽犹可违

云谷又问:“孔老人到底算你一身命运如何?”

我从实详述了过往的经历。

云谷说:“你认为自己应该得功名?应该有儿子吗?”

我想了很久才说:“官场中的都有福相,而我相貌轻薄,又未能积德以造福,加以不耐烦重,度量狭窄,纵情任性,轻言妄谈,自尊自大……这些都是无福之相,怎么当得了官!

俗语说‘地秽多生物,水清常无鱼。’我好洁成癖,形同孤寡相,是无子一因。脾气暴躁,缺乏养育万物之和气,是无子二因。仁爱是化育之本,刻薄是不育之因,我一向洁身自好,不能舍己为人,同情别人,是无子的三因。其他还有多话耗气,好酒损精,好彻夜长坐不知养护元气等……,都是无子之因。”

云谷说:“照你这样讲,世间不应得到的事还多得很呢,岂仅功名与子嗣之事。世界上的人,是享千、百金财富,或者应该饿死,是取决于各人心性所造成,天只不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而已,并未加丝毫力量,就像人体的轻重,是决定在本身份量,而非磅称厚此薄彼,是一样的道理。

传宗接代的事也一样,但凭各人积德之厚薄。有百世功德之人,必有百世子孙可传,十世功德者,必有十世子孙以护,那些绝嗣者,必是毫无功德之人。

只要能了解自我的因素,是造就人生吉凶祸福的关键,则将不发科甲与没有儿子的原因,尽量改掉,化吝啬成施舍、偏激为和平、虚伪成虔诚、浮躁改成沉着、骄傲改成谦虚、懒散改为勤奋、残忍化为仁慈、刻薄改为宽容,尽量积德,尽量自爱,珍惜自己,别糟蹋自己,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样必能去除身上的病根,重新获得仁义道德的新身体。

血肉物质之身,假若必受生灭气运的影响,则重生的道德精神之体,必能感动天地而获福。古有名言:‘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经也提过:人若能了悟立命之道,顺天之理,自然就能求得厚福。

孔老人算你当不了大官没有儿子,是天作之孽还可避免,只要你扩充德行,广积阴德,多作善事,则自己所造的福,哪有不应验的道理?易经一书,专谈趋吉避凶的道理,若说命运不能改变,则吉又如何取?凶又如何避?易经坤卦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福及子孙,你相信吗?”


⒋不会符咒鬼神笑

从此我猛然顿悟,深信此言,即刻拜领受教,而将往日之过失,在佛前尽情表白忏悔,先求登科,誓作三千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养育之恩德。

云谷禅师并指点我,每日所行的善事,记在功过簿上,如有过失,则须功过相抵。并教我持念“准提咒”,以期有所应验。

他又说:“符箓家说过:‘不会画符鬼神笑。’画符跟念咒有异曲同工之妙,画符时,必须心不动意念,静下心一尘不染,在此心如止水,如青空之刻,开笔一点叫混沌开基,由此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心无杂念则此符必灵。为人处世,祈祷天地,改造命运的道理也一样,须时刻处在此无思无虑的状态中,则人心即天心,必能感动天地而得福。”

孟子立命之学也说过:“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一般人都认为夭与寿,是二种截然不同的遭遇,孟子为何说是一样呢?

试想,人若能心处于不动欲念之境,随遇而安,善尽生之职责,命必然过得踏实,哪里还有啥夭与寿之分别呢?进一步而言丰歉、贫富、穷通、贵贱……也都只是在心存欲念之后才有分别,正因为世人心存妄念,不敢面对现实,不能以静心处理顺境,以善心安于逆境,因此生死就变成严重的二面,一切吉凶祸福、毁誉是非、穷通贵贱,也就困扰着世人,而弄得心神不灵,永无宁日。

人若能修身养性,去恶向善,安于顺逆现实,时刻处于不动丝毫非非之念的“明心似镜、似光、似无”的境界,则离“返本还原,归根复命,”的境界已不为远,这样一切罪恶过失自然也就无踪无影,命运自然归于称心如意,全吉无凶之境,这才是真正利人利己,有价值的行为。

还未达到此“无心”之境的人,只要时时刻刻持念“准提咒”,念到滚瓜烂熟,有持如无持,无持似有持,连持咒之念头自己都没有感觉,类似画符之时,空灵难言之境则道必可得,心灵而福至矣。

从此我就把外号“学海”改为“了凡”,以纪念了悟立命之道理,而不落凡夫俗子之窠臼。

⒌贤达之人能安命

至此以后,终日小心行事,便觉心安理得与前不同。往前放荡忧郁六神无主的状态,到此变成了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景象,既使处于暗室之中,也都以不获罪于天而时加警惕。碰到了有人骂我毁我,也都能淡然处之,不与计较。

到了第二年参加考试,孔老人算定得第三名,却考取了第一名,孔老人的预言开始失灵了。到了秋期举人考试,也出乎孔老人的意料之外,而考中了。

然而冷静检讨,还是感觉修养很勉强,譬如行善而不彻底,救人而心存疑虑,或身行善而口不择言,或平时操持守节,而醉后放荡不拘,将功抵过形同虚度,因此己巳年发愿,到了己卯年,历时十多年,才行毕三千善事,隔年回到故乡,即到佛堂还愿。并再发求子之愿,许下再行三千善事,以赎此生之过。至辛巳年(仅经过一年),就生了一个男孩。

我每行一善,就笔记于书,内人因为不识字,每行一善就在日历上划上一圆圈,譬如施舍物品救济穷人,助人急难、放生等,有时一天里就作了十几件善事,这样继续行善积德,只有二年的时间,三千善事就圆满达成,即刻再到佛堂还愿,并再求中进士之愿,并许下再行一万件善事之愿。

经过了三年,我就考中了进士,当了宝坻知县,从此就备置笔记本于案上,名曰“治心篇”,交待门人,凡所行善事,务必登录,晚上则设香案于庭院,祷告天地。

内人见所行善事不多,经常耽心的说:“以前在家乡,互助行善,三千之数很快就完成,现居衙门中无善可行,何日才能达成一万善事之愿,完成功果呢?”

有一天夜里,就梦见了神灵前来指点说:“只要下令减收百姓粮租,一事即可抵万,功果可完。”

原来宝坻县的田租甚高,每亩须缴二分三厘七毫的租税,我即刻计划减低至一分四厘六毫。然而心里总是怀疑,是否可算是以一抵万的善行。

刚好有位禅师自五台山来,我就将梦里的事向他请教。他说:“只要真诚为善,切实力行,就是一善也可抵万,何况全县减租,万民受福,当然一善足可抵万。”

于是我就捐献薪金,拜托禅师回山时,代办请一万僧人吃饭之事,以表诚心还愿回向。

孔老人曾算我五十三岁必死,我并未为了此事祈祷,或发愿添寿之事,而那一年也平安无事的渡过,至今我已六十九岁了。

书经上说:“天难谌、命靡常。”又说:“惟命不于常。”是很有道理的。所谓天命之说,其实是不可信的,也非一成不变的,命运更不可能不变。

从此我深知:“凡是说人生祸福惟天定者,必是凡夫俗子。若说祸福凭心定,贤达能安命者,必是圣贤豪杰。”

⒍谦谦君子福可得

总之,人的命运虽然不可知,但只要运逢显达时,也以落魄的心境处世。逢到顺利的境遇,也当作拂逆一样的谨慎;碰到富足的时候,也像贫穷一样的节俭;就是得到别人的拥护爱戴,也不可趾高气扬;如果家世望众,也不可自鸣得意;学问高深,也应礼贤下士,不耻下问。如此行持,克己复礼,则德可进,道必可得。

时时维护祖宗之高德重望,日日弥补父母之罪愆过失。上思国家社会栽培之恩,下谋家庭子女之福祉。待人常抱救急之心,待己务必严格规律。务必日日反省,时时改过,若一日安于现状,自认自己没有过失缺点,自以为自己是十全十美之人,则不进就是退。

天下聪明人所在皆是,所以会有道德不修,事业不发达者,都是为了因循苟且,贪图安逸而耽误了一生。

云谷禅师所说的立命之论,确实是至理名言,为人应该经常颂读,并勤力恭行,才不会枉度一生,荒废时日。



改过之法

⒈改过三要素

春秋时代,有许多大夫,仅凭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推测其人的吉凶祸福,并且非常的准确,这种事在左传,国语诸书里,都有许多记载。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吉凶征兆,发源于人的内心,而表现于人之外表。凡是相貌仁慈忠厚,行事稳重之人,大都能获福。相呈刻薄,行为轻佻者,大都近祸。绝对没有所谓吉凶未定,渺不可测的道理。

一个人心性的善恶,必与天心相感应。福之将至,可从其人宁静的心境,安祥的态度判断出来。祸之将临,也能从其人乖戾的行为发现得到,人若想得福而避祸,可以先不论如何行善,只要力行改过,自然就能向善。

谈到改过,“知耻近勇”是第一要素。

试想,古之圣贤跟我们同样是人,何以他们能流芳千古,而我们却没没无闻,甚至于身败名裂呢?

人若只贪恋声色名利,纵情恣意,背着别人作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自以为他人见不到,而自鸣得意,则将渐渐变成衣冠禽兽而不自知!世界上再没有比这种行为更可耻,更惭愧了!

孟子也说过,知耻给人的影响太大了。能作到知耻则就是圣贤,不知羞耻为何物,必是禽兽无疑。改过的关键就在此一念之间,人所以异于禽兽,也仅在那一念之差而已。

改过的第二要素,是要有“敬畏心”。

天地鬼神是欺骗不了的,人就是只犯了一点点过失,天地鬼神也知道得很清楚,犯的若是重大的过错,天必降给大的灾难,犯的若是小过错,则会损及现世之福报。

人不可不怕天地鬼神,一个人就是生活在隐蔽的暗室里,天地鬼神也同样一目了然,就是掩盖得周密,作得很巧妙,也无法掩饰善恶心思所产生的意念,“意念”就彷彿像一道“波率”,而鬼神恰似无形的导体,这也是鬼神无所不在,人必须要有敬畏心的原因。

人只要一息尚存,滔天的大罪大恶,都有悔改的机会,古时有人一生作恶,临终前懊悔觉悟,发一善愿而得善终者,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以洗百年罪恶也,就像千年幽谷涵洞,一灯来照则尽去千年黑暗一般。

因此说:“过失不拘大小,以能改为要。

人生无常,肉体易逝,若等到呼吸停止了,就是灵魂想改过也不可能,有人从此遗臭万年,使得孝子贤孙想洗也洗不掉。有人从此沉沦地狱永受折磨,就是仙佛菩萨也引渡不了。超拔之事但凭自身己意,一但无常身逝,何日重生为人?清夜深思怎能不怕?

改过的第三要素,是要有“勇气与决心”。

人所以不能改过,只因为因循苟且误了大事,若能发奋图强,当机立断,碰到小过像竹刺伤肉一般,速与拔除,犯上了大过如毒蛇咬指一般,速与断指,不犹豫不等待,则如易经所言:“风雷增益”之象,风起雷动干脆俐落,则改过迁善必可成功。

人若能俱备上述“改过三要”,知过能改就像春日逢冰,必能消失瓦解。

⒉改过三阶段

一般人改过,有从事上改,有从理上改,有从心上改三个阶段,作法不同所得功效也不同。

譬如前日杀生,今日戒杀。前日暴怒,今日静心反省,这是从事上改的方法。这种只在行动上勉强压制的方法,很难达到改过之法。

比较理想的改过方法,应该从理上改。

譬如想改杀生之过,就想“天有好生之德”,物物都珍惜生命,杀他养己怎能心安?再加以水深火热锅鼎之苦,必痛彻骨髓。健康之道,首在本身元气之运化,而不在物品之希罕珍贵,就算山珍海味,吃过了也不一定能滋养身体,蔬菜素品尽可充饥果腹,何必把自己的肚子当成化尸场!折损自己的福份?再想血肉之类必有灵性,与人同体,未能修养大德,使之像亲近小孩那样的亲我敬我,已属惭愧,怎可再残害生灵,使之仇我恨我呢?若能想到此理,则必见物怜惜,下不了手,而达到改去杀生之习。

想改掉暴躁的坏脾气也一样,就像人不可能一模一样,各有其长也各有其短,没有十全十美的,因此应该互相体谅牵就,就算不合我意,而互相干扰,对我们也没啥损伤,有何可怒可气的。再说天下也没有自以为是的豪杰,更没有怨天尤人之修养法,怎么可以只要求别人,而不要求自己呢?日常生活有不能称心如意,是自己德行未修,涵养不够,必须再求反省,如此一来,毁谤也会如举火烧空,必将自消自灭。若听到毁谤就动怒,想尽办法加以辩论维护,正是作茧自缚,自取其辱的作法。

总之,杀生、发怒都是有害无益的事,其他尚有种种过失,都可依此类推,细细思考,道理若能明白,过错就不会再产生。

一般而言,人的过失虽然有好几百种,但归根究底,都是从心所起,若能心不动念,无私无欲,就不必逐样检讨名、利、色、货诸过失,只要一心向善,正气所钟,邪念自然一尘不染,就像太阳当空,鬼魅尽消一般,这就是所谓“本立道生”之理。也是最正确的“心上改”之法。

因为过从心生,也当从心上修改,如斩毒树先断其根,则必枝叶尽落,就不必枝枝去剪,叶叶去摘。

心上改之法,即在治心,妄念一动即觉查,并加以克制,则过不生,是最好的方法。若作不到这种高深的境界,则只好明理以改过。再办不到,就只好随事而禁。

能治心并明理兼禁过,是再好不过的事。若只懂禁过、不明道理、不知治心是笨拙的改过方法。

因此发愿改过行善,最好能有亲朋提醒督促,或请神鬼为鉴,一心忏悔,昼夜不得松弛,经过一段时日必有效验。到此境界,自然感到心旷神怡,智慧顿开,或处杂乱环境而不动心乱性,或见仇人而不怒反喜,或梦见吐出黑色的东西,或梦见圣贤提拔引接,或梦飞步太虚,以及种种罕见之胜迹妙景,这就表示消过灭罪,行而有征之象。但不可因此心满意足,自鸣得意,不再求进步。

吾辈凡夫俗子,过失较蝟鱼身上之刺一般还多,若冷静思考,还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必是粗心大意、迷糊之人。

凡是罪孽深重之人,大都心神昏庸,失神健忘,无事烦恼,见到正人君子,则显出惭愧沮丧之状态,听到了真理大道则不高兴,有时施恩反招懀怨,或梦见一些颠颠倒倒的恶梦,甚至于经常发唠叨等……上列种种都是自作孽之相,为人若有了上述情况,应该即刻发奋图强,改过向善以免自误。


请继续看第二部分:

   →→ 了凡四训白话文(二)


相关文章:

    心理咨询师看《了凡四训》




评论区

昵称:   确认码: 加  等于? 

首 页 | 重要公告 | 成功案例 | 强迫 | 焦虑 | 婚姻家庭咨询 | 社交恐惧 | 疑病 | 失眠/养生 | 神经衰弱 | 抑郁 | 企业EAP服务 | 修心养正
版权所有 一宁心理咨询(长沙)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中意二路中海环宇城0917室(当面咨询需提前预约) 
网站ICP备案号:湘ICP备14012097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53998360602 术支持:斌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