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正看本文的你,是否记得自己5岁左右,与父母分房睡觉的情景?那时是否害怕、焦虑?是否不情愿与爸妈分开?当然,有的朋友,如我一样,与父母分房乃至分床睡觉的年龄很晚,没有这种害怕的体验。
那再回想你第一次离开爸妈或爷爷奶奶去幼儿园的情景,当时非常的不情愿与害怕?
但如今,这些都不值一提,都忘了。因为我们都成功超越了害怕与焦虑,长大了!
试想,如果当初,没能超越害怕,就与爸妈一起睡到现在,就与爸妈跟前跟后在一起,直到现在还卡在学前教育阶段。这感觉将是多么虚弱?一辈子只能与爸妈粘在一起,无法出去上学或工作,是多么狭窄的人生?
所以,你能体会到:暂时的怕与痛,是自由的代价,值得?
许多朋友做长程心理咨询一段时间后,也会经历类似心路历程,当经历之后,也是一次小小的可喜的成长。
我们将咨询时间设置为固定时间、固定时长,比如每周三下午3:00~3:50分,其余时间不交流不回答问题。这会给来访者冷酷无情的感受,认为这样你咨询师可省心了。是的,当你能独立时,咨询师就省心了。
随着咨询的深入,尤其第一月一周两次,来访者在咨询师这里无话不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解与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渐渐对咨询师投注了情感,咨询师不知不觉变成了无意识中的理想父亲/理想母亲/完美恋人。而来访者无意识地退行为一个孩子。一直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孩子般的渴望浮现了。
孩子希望在自己痛苦的时候,能给“理想对象”留言,希望“理想对象”能回答。但是“理想对象”坚守设置,不回答,这会引发来访者种种复杂的感受:愤怒、伤心、无助、害怕……再自动地将过去从父母那里、恋人那里、领导那里产生的相似感受叠加在一起,足以扰动来访者内心几天。
来访者对这些感受保持觉察与理解,坚持面对,咨询师充分说明与鼓励,这些感受将是暂时的痛,独自承担、勇于面对的精神将慢慢产生。
当然,有的来访者本来就有了一些独立精神,或者对咨询师没有投注足够的情感,或者情感上处于回避状态,则不会经历暂时的痛。
有的朋友不敢加入咨询,担心咨询会不会形成对咨询师的依赖,想要独自面对。我们最终要能靠自己行走人生,这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也是咨询师希望的目标。
笔者很好奇,还未咨询就有这种预见性的害怕产生依赖的顾虑,这份顾虑,是否来自曾经的阴影?——因依赖谁而受伤过,形成了“依赖终将演变成痛苦”的信念,一旦咨询师或者其它人给予的关怀,激发了依赖的渴望,便会本能地想要逃离。
或者,反应了自尊的缺失,因为缺失,所以通过拒绝咨询师或其它人帮助的方式努力维护自尊。
事实上,培养独立与合作精神,是立身处世的方向,也是心理咨询的原则。